【光明日报】援沪44天,“重症八仙”管向东教授平安返穗

2022-05-24

        5月20日,援沪奋战44天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完成上海支援任务返回广州。据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已经是管向东教授第13次前往疫情发生地区指导和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5月21日,管向东教授线上接受采访时称赞中医药的抗疫功效。

       作为“重症八仙”之一,2年多来,他的抗疫足迹踏遍了武汉、喀什、绥芬河、沈阳、绥化、哈尔滨、瑞丽、广州、张家界、郑州、上海等地,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到最新变异株奥密克戎手中救治重型、危重型病患。

       4月6日管向东教授接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救治专家组的上海集结令。彼时的上海,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带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病例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一些老年、基础病患者群体中陆续出现了重型、危重型患者。

       管向东教授和陆续赶来的四位“重症八仙”,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医学专家和精英骨干们分头开展工作,重点指导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巡查、会诊、抢救工作。“和其他毒株比较起来,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转阴时间缩短,一般10天左右即开始转阴,较之既往毒株14天以上的转阴时长缩短了5天左右 。此外,我们需要科学地认识奥密克戎毒株,那就是其带来的症状确实以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居多,重症率远小于其他毒株带来的疫情。”

       “但到了4月下旬,随着确诊和无症状感染人数持续增多,重症救治临床上的工作也开始紧张起来。最初的20家定点收治医院根据需要增加到了40多个。”管向东教授透露,此时,来自全国的支援也给重型、危重型救治工作带来了强大的支援,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谈及此次上海重症救治的经验,管向东教授介绍,对重型、危重型病人而言,做好营养补充,做好中医药“一人一方”,落实俯卧位治疗,这三个都是遏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方法。

       “中医药真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在轻型还是重型,这在临床能体会得到,中西医结合能把病情逆转过来”。管向东教授称,中医坚持“一人一策”,辨证施治,即根据每个病人特点单独开方,把中药颗粒配方和煎剂结合起来,“使用中医药干预后,患者在减少转重率和住院时间上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趋势”。

       医疗救治工作是疫情防控中的一环,扩充必要医疗资源迫在眉睫。管向东教授称,较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内地重症救治床位资源每10万人口人均占比只有他们的1/7~1/10,每100张医院床的ICU床位占比只有他们的1/5还不到,加强重症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医院重症救治床位与资源建设比例势在必行。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雷爱侠

报道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a5637662c48d47f6aa95e98bf6815404

报道时间:2022-5-23